315金融消费提示:金融诈骗伎俩多 风险防范要牢记
315金融消费提示:金融诈骗伎俩多 风险防范要牢记
通信、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金融业务和高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近年来,利用电信和网络进行的金融诈骗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犯罪分子的伎俩不断更新,令人防不胜防,消费者一旦掉入“陷阱”,就会面临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甚至更高金额的财产损失。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和采取补救措施呢?
案例一:
基本情况:杨某与手机销售商户郑某商定以1万元价格购买两部手机。付款时,杨某以未带银行卡为由,要求郑某提供银行账户,其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支付。杨某操作后,郑某收到银行短信:“某某于某日某时向尾号为xxxx的账户转入人民币10000元,本信息不作为入账凭据”。同时,杨某也收到一条交易成功的短信。郑某遂将两部手机交给杨某。事后郑某发现款项并未到账,方知上当受骗。
处理情况:这种诈骗的手法通常是,不法分子在使用手机网上银行转账时,故意将收款人的开户银行名称或者姓名等错误输入,并选择短信通知收款人。此时,付款银行便将款项汇出,并向收付款双方短信提醒发生转账。但在收款银行审核时,因关键信息错误无法入账,该笔款项即退回付款人账户。
案例启示:银行应进一步规范短信告知内容,加强风险提示。一是付款银行需完善对汇款信息的实质性审核。二是在汇款不成功而需退回汇款人时,应及时向收款人发送转账未成功的信息提示。同时,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电子银行用户风险意识,以典型案例教育消费者提高警惕。
消费者提示: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转账邀请,在交易时注意通过收款银行查收款项是否实质到账,一旦发生经济损失要及时报案。
案例二:
基本情况:徐某称女儿在外地上学,一天她在QQ上称同学家中遇到紧急情况,急需2万元,让徐某立即汇款到同学的账户。由于平时和女儿都是QQ沟通,故徐某并未怀疑,便通过网上银行向女儿同学的账户汇款。事后打电话得知,女儿的QQ号被盗,于是徐某向人民银行投诉,请求协调银行拦截两笔汇款,避免资金损失。
处理情况:经查,徐某的两笔资金尚未通过清算中心转发。经协调,银行立即作业务终止处理,徐某随后到开户行办理撤回申请,两笔资金顺利返还,从而避免了财产损失。
案例启示:徐某遭遇金融诈骗后,立即向金融监管机构报告案情,在资金转移前得以及时止损,追回资金,有效避免了财产损失。如果该笔款项已经汇到犯罪嫌疑人的指定账户,则受害人要通过司法部门进行账户冻结,并给予必要的配合。
消费者提示:
金融消费者遇到金融诈骗行为时,不仅要及时向涉案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报告,也应同时向公安部门报案。消费者在遇到朋友、同事、亲属等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以遭遇变故、突发事件等急需用钱为借口借钱时,应谨慎识别,仔细确认登录的网站,及时与对方联系核实,不要轻易汇款。
有害信息对社会稳定危害极大
如果任由有害信息充斥市场、非法经营,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将遭到严重破坏,社会道德、社会公德、社会安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将受到重大冲击。
公安部刑侦局提示
传播淫秽物品,图片超过250张,视频超过20条以上并以此牟利,就构成犯罪。即便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但点击量超过3万次或下载超过600次也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