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
国外如何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可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令互联网时代对青少年的保护迫在眉睫。如今,如何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包括政府、运营商、家长老师在内的各方人员也是“操碎了心”,出台法规、发行屏蔽软件、开发课程等等,可谓“花样繁多”。
安全上网,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尤其是步入信息爆炸时代之后,互联网犯罪以及网上违法信息等早期的法律盲区如今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在保护青少年远离互联网不良信息方面,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法规。
美国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先行者,尤其注重儿童使用网络的信息安全,先后出台《儿童互联网保护法》和《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前者要求,接受特定联邦资助的图书馆和中小学必须采用网络过滤技术等防止未成年人接触到不恰当和有害的网络内容。而后者则对13岁以下儿童的网上个人信息收集做出限制,对于13岁以下儿童使用部分网站服务时,网站须征得父母同意。
法国出台的《数字经济机密法》则对运营商提出要求。根据该法,运营商有责任向用户提供屏蔽不良信息的拦截软件。
德国出台了《青少年媒体保护州际协议》并组建青少年媒体保护委员会,旨在保护青少年免受电子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带来的伤害。
日本国会于2008年通过《完善青少年网络利用环境法》,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电信运营商、内容生产商、监护人等都给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和处罚办法。
安全上网,技术手段立竿见影
为应对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伤害,除出台法案外,各国了还采取各式技术手段引导青少年安全上网。软件拦截是其中最为方便和立竿见影的办法。
英国是最早研究拦截软件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共选择了10个本土公司共同研发该项目。目前英国正在敦促各公司开发更广泛实用的版本,而不再局限于学校。
澳大利亚和芬兰的家长们也都在使用此类软件。澳大利亚通常使用的“网络保姆”软件,对暴力、涉黄等内容会自动屏蔽;芬兰电信运营商也为家长提供“家长网上监控”服务,通过过滤器删除网上不健康的内容。
法国除向所有学校提供免费的不良信息拦截软件外,近年,更提请欧盟国家共同关注这一领域。法国提议,各民族与国家应当联合起来,将软件语言系统连成整体,以防漏网之鱼。
除软件外,日韩等国还采取了其他技术手段引导青少年安全用网。
韩国是世界上首个强行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国家。继网络实名制后,韩国政府还接连推出网游实名制及限制青少年上网时间等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在深夜玩网游等。
而日本营业商则自主积极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有公司曾推出面向小学生的手机,仅可与已保存在电话本内的人通话,不具备短信和网络浏览功能。部分学校还推出“校园手机”,对通话和上网的时间、内容都进行了限制。
安全上网,教育指导必不可少
在引导青少年安全用网方面,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法国部分学校推出了“上网执照”,主要通过课程等方式教学生应对网上陌生人的骚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日本则面向学生推出了名为“网络安全”的网站。该网站根据用户的年龄,提供不同的网上自我保护信息。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自2015年起将媒体教育纳入小学五年级课程,其中包括网上自我保护及信息甄别等内容。
韩国学生则从小学二年级起,就需要接受互联网安全教育,特别强调文明上网等。
安全上网,内容分级备受关注
在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方面,内容分级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也是各国不断尝试的主要方向之一。现今发展较为完善的分级制度主要集中在游戏分级和视频分级两方面。
美国的ESRB游戏分级方式是最早实行的分级制度,也是应用最为广泛,最具指导性意义的标准之一。ESRB分级制度由美国非营利性独立机构设置,评级制度相当完善,该机构在对游戏评级时会邀请专家和具广泛背景、年龄度、种族的评估人对游戏共同进行审查,广受消费者信任。包括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游戏分级制度大多都参考了ESRB的分级制度。
互联网视频分级制度各国也有尝试,以mv为例,英国于2014年推行了mv分级制度,包括索尼、环球、华纳等唱片公司均表示支持,视频平台网站也据此屏蔽有害不良内容。韩国则于2012年也推行了严格的mv网络分级审查制度,但却在本国遭受争议,有娱乐公司社长表示该制度剥夺创作自由。
从制定法规到屏蔽不良内容,从加强互联网安全教育到规范互联网内容分级,为了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各国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2015-05-26 10:06:33更新过
有害信息对社会稳定危害极大
如果任由有害信息充斥市场、非法经营,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将遭到严重破坏,社会道德、社会公德、社会安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将受到重大冲击。
公安部刑侦局提示
传播淫秽物品,图片超过250张,视频超过20条以上并以此牟利,就构成犯罪。即便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但点击量超过3万次或下载超过600次也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