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志愿者代表:我是网上“清朗侠”
网络文明志愿者代表:我是网上“清朗侠”
一个怎样的群体,其规模能在十几年间增长上千倍?日前,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给出了答案——中国网民。截至2015年12月,全国网民数已达6.88亿,而1997年第一次发布此项报告时,这个数字还只有26万。浙江的网民人数目前达3596万,网络普及率居全国第五位。
在这样庞大的群体中,又是谁在主导着网络空间?CNNIC提供的数据显示,全体网民中10岁至39岁年龄段的占75.1%,其中,20岁至29岁的青年为最大群体,占比达29.9%。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青年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环境的成色。在3000余万浙江网民中,有一个年轻群体始终坚持文明用网,理性发声,用青春风暴吹散阵阵“网霾”。他们就是网络文明志愿者。自团中央发起“清朗网络·青年力量”倡议书始,短短一年间,浙江省这一群体悄然扩增至50万人。
网络文明志愿者是如何守护一片网络好生态的?“五四”青年节,记者走近他们、倾听他们。
直面问题勇敢发声:
50万志愿者护航网络文明
那时,QQ还叫OICQ,电脑系统用的还是Windows98,手机还是一种奢侈品。16年前,还在上小学的“非凡”(网名)第一次“触网”。当时的他不会想到,有一天互联网会“进化”到几乎能替他包办一切的程度:购物、打车、点外卖、买电影票……网络带来的极大便利,让“非凡”毫无保留地为互联网点赞。
可是,网络大潮浩浩汤汤,其中难免裹挟着泥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非凡”发现自己的网络“朋友圈”,出现了很多光怪陆离的内容。比如,有“吃草鱼感染致命病毒”这样耸人听闻的谣言;有低俗的各种“门”事件;有“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引发的“人肉搜索”,当事人身份证、生活照等大量未经证实的个人信息被网友公开。
更让“非凡”难以接受的是,网上频频有人“解构”英雄人物,邱少云、雷锋、董存瑞等英雄人物被一些网民质疑甚至“黑化”,历史的丰碑被人肆意“涂鸦”。
所有的事件汇聚在一起,“非凡”不禁回想起一幅著名漫画的标题:《网络时代,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互联网世界,人们可以戴上“面具”,隐藏真实身份,轻松地变成另一个人。
那么,是不是有了这张“面具”,就可以恣意妄为?
“非凡”觉得,有必要和自己常伴的网络世界“谈一谈”,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赞同。不久前,他们在班级内围绕着“网络是塑造还是淡化了人格”“网络是否让我们生活更幸福”等主题,进行了多场辩论。
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中,大家的意见和结论趋同:每一个网民都应理性上网,让网络生态少些“雾霾”,多些“绿水青山”。作为用网主体,青年人更应肩负起这样的责任。
辩论结束后,“非凡”和辩友们一起自发注册成为浙江网络文明志愿者。如今,浏览新闻、刷微信、逛论坛,看到不实信息、错误言论,他们不愿再做沉默的“潜水者”,而是直面问题、勇敢发声。
据统计,在浙江省内,像“非凡”这样的校园网络文明志愿者大约有20万人,还有30多万社会网络文明志愿者,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网络侠”,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
争分夺秒行侠仗义:
一次次与谣言赛跑
“嘎子”(网名),今年31岁,其真实身份是一家互联网单位的职员,同时也是一名资深的网络文明志愿者,微博粉丝有两万多人。
“嘎子”一直觉得,网络文明志愿者的叫法有些“文艺”,很多时候,他们更像是网络世界的“清朗侠”,在键盘上敲下的字句有时像“盾”,有时像“枪”,有时像一场讲究战术的“战斗”。
杭州“7·5公交放火案”发生时,微博上有网民发帖称“目睹车上有一家四口人,最后只有一人被救出”,该帖迅速在网上“发酵”。
“人员伤亡情况,应该由权威部门发布,妄自揣测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副作用。”那天晚上,“嘎子”一直守在电脑前,不断转发、更新公安等部门最新的通报结果,同时提醒网友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他的做法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力挺,曾传播过相关信息的网友还主动删除了有关内容。事实也证明,“嘎子”的做法是正确的。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嘎子”明显能感觉到和谣言“战斗”的战胜率越来越高。但对于一些突发社会热点事件,“清朗侠”在“行侠仗义”时,依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前不久,外地某酒店发生女子遇袭事件,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突发治安案件,但在网上舆情汹涌,转发、评论呈现几何级传播,有的帖子阅读量短短几小时内突破了70万。
“类似突发事件以前也有过,但从没有像这次一样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凭着多年的经验,“嘎子”觉得这起事件背后,也有人想浑水摸鱼、裹挟私货。随着更多的事件细节被披露,他发现网上“楼越盖越歪”,有人借此事件进行营销。
“嘎子”联合业内的网络文明志愿者一起,根据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和专业的大数据分析,花了一天时间写下了一篇《怕过、恨过,该冷静思考》的帖子,对网友关注的焦点逐一回应,甚至找出了一些网络“大V”借机营销的痕迹。这则帖子被转发超过一千条,评论600多条。
“嘎子”说,回应、评论热点突发事件,讲大道理大家都会,难就难在如何讲得有理有据有节,让网友接受你的观点,这也是很多网络文明志愿者还需要补上的短板。
不怕误解守护网络:
他们是有责任感的年轻人
“侠客”不好当,网络文明志愿者往往被人误解甚至诋毁。有人甚至说,网络文明志愿者,难道就比其他网友的智商、情商都高?他们难道不是另一种“水军”?
今年年初,杭州网友“吹牛的猪猪”开出了微信公众号“晚上八点”,这原本只是一个关注教育、文学的社交平台。运营不久后,他发现太多的社会热点事件其实都和教育有关,“晚上八点”的十人团队也逐渐关注和评价这些事件。
他们的做法是,在事件未明朗前,少发表主观看法;严格自律,个人撰写的文章需经过内部两到三人审核通过后才可发出。即使这样,他们的微信后台还是偶尔会收到一些网友拍来的“板砖”。
“吹牛的猪猪”说,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其他网友高明,也没有收到实际“好处”,只是身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理性发声。
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有时候像一个“战场”,好在浙江省50万网络文明志愿者如今不再“孤军奋战”。
作为和青年联系最紧密的共青团,浙江省各级团组织是他们的坚强后盾。自团中央发起“清朗网络·青年力量”倡议以来,团省委官方微信“青春浙江”、官方微博陆续推出“思享者”“浙里有话说”等专栏,和网络文明志愿者“并肩作战”。5475个微信公众号、3.1万个各级团组织微博、5.7万个团建网格,都是凝聚青春风暴、吹散“网霾”的阵地,也是传播正能量、传递青年好声音的平台。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镜面反映”。网络文明志愿者是现实世界中一群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他们不计回报,志愿维护着网络世界的文明和谐,值得点赞。我们应该去认识他们,去了解他们,千万不要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当然,守护网络好生态,需要他们的努力,更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记者 李攀 通讯员 林轩 丁强)
2016-05-06 18:35:04更新过
- 上一篇:“网界青年共筑中国梦”倡议书
- 下一篇:湖南省网络举报部门3-4月受理举报2万余件
有害信息对社会稳定危害极大
如果任由有害信息充斥市场、非法经营,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将遭到严重破坏,社会道德、社会公德、社会安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将受到重大冲击。
公安部刑侦局提示
传播淫秽物品,图片超过250张,视频超过20条以上并以此牟利,就构成犯罪。即便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但点击量超过3万次或下载超过600次也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