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面面观】以法为剑多方联动 助力个人信息保护迈上新台阶
«【网络安全面面观】以法为剑多方联动 助力个人信息保护迈上新台阶»
电子商城破除时空壁垒、移动支付打造智慧出行、“刷脸技术”代替人工验票……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制造业、消费等各领域都在发生“数字蝶变”,数字经济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然而,在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今天,个人信息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刷爆微信朋友圈的“性格测试”类公众号、源源不断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网络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猖獗不已。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成为全社会的重大关切,目前围绕个人信息保护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得到明显增强。
依法治网 撑起个人信息“保护伞”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时刻在路上。一系列关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陆续出台共同为个人信息上好“安全锁”。
近年来,在法律规定中直接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规定的趋势日趋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开启依法治网新局面,对个人信息保护痛点问题进行重点解决,规范相关网络安全监管部门的责权范围,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提高个人对隐私信息的管控程度,增强针对侵犯个人信息权益行为的威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同时,多部门联合推进网络安全法实施落地,发布《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做出具体要求。
网络安全法、民法总则等的实施以及《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撑起个人信息“保护伞”,为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
多方联动 打响个人信息“保卫战”
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安全问题的比例明显下降。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比例,较2016年下降5.7个百分点。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可喜变化得益于相关部门的持续发力。2017年,中央网信办等相关部门指导开展了个人信息保护提升行动之隐私条款专项工作,首批选取十款用户数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产品和服务作为评审对象,有效推动互联网企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带动行业个人信息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
个人信息被誉为21世纪最富有价值的资源,作为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的国家,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将可能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明显加大了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但同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更应摆在重要位置,以此推动个人隐私保护及信息化进程,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有害信息对社会稳定危害极大
如果任由有害信息充斥市场、非法经营,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将遭到严重破坏,社会道德、社会公德、社会安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将受到重大冲击。
公安部刑侦局提示
传播淫秽物品,图片超过250张,视频超过20条以上并以此牟利,就构成犯罪。即便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但点击量超过3万次或下载超过600次也构成犯罪。